家庭教育:做个“懒”家长,坚持不陪读
每当看到或听到家长为陪孩子读书而含辛茹苦时,我不免感慨一番。家长陪读,既苦了自己,更害了孩子,为什么要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我的孩子的学习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扪心自问,我们做家长的并没有操多少心。从小到大,我的孩子都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我们这个家长当得确实比较轻松。
让孩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要建立孩子和读书之间的“缘分”。我的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尽管离认字还早,我们还是买来一些图画书,和他一起“读”书,讲述书中的故事给他听,让他领悟读书的乐趣。他渐渐长大一些,经常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不急于回答,而是有意识地把他的注意力引到书上去,告诉他“我们一起到书里找答案”,让他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大一些,我的孩子听故事着了迷,我们便买来童话故事读给他听。他百听不厌,好奇心和求知欲变得越来越强烈。那期间,我因为工作和进修的需要,看书学习几乎成了每个晚上必做的功课;他妈妈也经常从学校阅览室带书刊回家看,对《收获》一类的杂志爱不释手。耳濡目染,我的孩子读书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让孩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要培养孩子读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我的孩子懂事起,我们就常跟他说,家长在不在身边都要认真学习,学习不是为家长,也不是为老师,只有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才能把书读好。我还现身说法,讲起自己小时候读书的事情:那时候农村条件差,连电灯都没有。一到晚上,大人们休息了,我就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线看书、做作业,时间一长,父母心疼煤油烧多了,还催我早点睡觉。那时候,村里好多孩子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而无缘上学,我格外珍惜父母给我读书的机会,学习上从不要家长督促,学习成绩也一直比较好,初中毕业后考取了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此外,我还经常讲一些古今中外杰出人物刻苦读书的故事给我的孩子听,在他幼小的心田播撒下爱读书的种子。
让孩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家长要坚持不陪读。我的孩子上小学之后,很自然地爱上了学习。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第一桩事情,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和他妈妈都忙于自己的工作,从不盯着他做作业,也很少去检查、订正他的作业。他如果把作业做错了,老师怎么要求他订正,他是一人做事一人当,从不找我们家长“耍赖”。记得那时候,小学生放暑假(寒假)前,还要带回家一册厚厚的暑假(寒假)作业。放假没有多少天,我的孩子就三下五除二,把它们统统给解决掉,然后利用余下较长的假期,找课外书看或找小伙伴们玩。见他这样争气,我们也乐得省心,成了名副其实的“懒”家长。在学习的舞台上,他是主角,我们做家长的是欣赏者、喝彩者,偶尔帮他跑跑龙套,做一些学习资料搜集等服务性工作。
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刚刚步入小学的校门,家长就怕他学习不专心,怕他把作业做错,怕这怕那的,喜欢陪着孩子学习。其实,这样做大可不必。很少有孩子天生就是学习自觉性差的,如果他一上学就有不专心的表现,那多半是因为这之前孩子没有与书籍建立良好的“缘分”。(励志名言 https://www.lz13.cn)家长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孩子与读书学习的“感情”,帮助他尽快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然后渐渐地从他身边隐退。如果家长不及时抽身,一“陪”到底的话,那会使孩子的学习 赖性越来越强,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无疑是利少弊多。时至今日,还没有出现过因为家长的陪读而特别优秀的孩子,证明了家长陪读确实不是一条好路子。
我们从不对孩子的学习给予物质奖励。我们一直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好好学习,是孩子的职责;考试考好了,是孩子的学习获得了丰收。这跟农民辛勤耕耘后收获庄稼一样,是很自然的事情。本着这样的认识,我们对我的孩子的学习有的是精神上的肯定、鼓励或安慰,但从不在他考试前许诺、考试后兑现某种物质奖励。
有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奖励挂起钩来,想通过这种办法来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其实,这样做容易误导孩子的学习动机,好像学习就是为了获得家长的某种物质奖励。一旦孩子认为家长许诺的奖励没有足够的诱惑力,或者他干脆就不想获得家长的奖励时,学习也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挑选了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将他们分为两组。老师对A组的孩子们许诺“只要画得好,就给你们奖品”,而对B组的孩子们只是告诉他们“我想看看你们自己创作的画”。两个组的孩子们都画了画,但是心理学家通过暗中观察,可以看到A组的孩子们大多都是被动地画着什么,他们绘画的兴趣明显地被降低了,而B组的孩子们却都是兴致勃勃地在创作。最后检验画作,B组孩子的画充满了创意,平均水平明显高于A组。这个实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龄组里都进行过,得到的结论完全一样。按常理推断,对孩子们的绘画成绩给予奖励,会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和水平,然而事实却正相反。心理学家解释说:奖品虽然可以强化某个行为,但它会使人的兴趣集中在奖品上,而对被奖励的行为本身失去了兴趣。
只有当孩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知道读书不是为了家长许诺的某种物质奖励,而是为了自己成长的需要时,孩子读书才有一种内在的持续的动力。
如果家长要为孩子购物,也要“师出有名”,尽可能将购物的原因与孩子的学习成绩脱钩。我的孩子读初中的一个暑假,我们和他一起上街选购了溜冰鞋、MP3和小灵通,但这和他考试取得好成绩没有关系。我的孩子自己也清楚,买溜冰鞋是想拉长他体育学习的“短腿”;听听音乐是想调剂一下他的课余生活,顺便给他增添些“音乐细胞”;买小灵通是为了即将到来的高中住校生活联系方便(后来学校不允许带,小灵通基本处于休息状态)。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当孩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成了习惯,步入健康成长的人生轨道,做家长的哪会有不轻松的道理呢?
阅读了本文的网友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家庭教育:陪读家长“三陪”的失误] [高三家长陪读好不好?]
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十个心理规律
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十个心理规律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
全国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惊人相似
全国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惊人相似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话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样适用。有媒体采访了全国68个高考状元,发现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值得学习借鉴!1、他们热衷的不是学习,而是思考安徽状元说享受学习才是最高境界。理科状元们往往都热衷逻辑与推理;文科状元们都爱阅读,善
关于家庭教育对父母的忠告
关于家庭教育对父母的忠告1、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
本文Hash:fbe931964d1ccd6a84abaa0f46fe44017853413d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奇学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