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张大力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
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
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赛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说:
“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正色道:“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
惟张大力举起(www.lz13.cn)来不算
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
凡举起此锁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惟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一 你家院里有棵小树,树干光溜溜,早瞧惯了,可是有一天它忽然变得七扭八弯,愈看愈别扭。但日子一久,你就看顺眼了,仿佛它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子。如果某一天,它忽然重新变直,你又会觉得说不出多么不舒服。它单调、乏味、简易,象根棍子!其实,它不过恢复最初的模样,你何以又别扭起来? 这是习惯吗?嘿,你可别小看了习惯!世界万事万物中,它无所不在
冯骥才:石头说话
冯骥才:石头说话 在这蓟北大山深处,满是黑黝黝的石头。无论风雪抽打,烈日曝晒,野火焚烧,它们都一动不动无言地为大山承受着一切。石头是山的骨头,它们到处裸露在外,不正是为表现大山的牢固与坚强吗?地质学家说,所有石头曾经都是熔岩冷却下来的。那么,尽管它们表面冰冷,永远沉默,但每块石头深处的记忆,仍是一团烈火,还有烧灼时的剧痛一 村长老孔头感觉,莲花村又像四十多
冯骥才:市井人物
冯骥才:市井人物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市井人物》耳。 癸酉暑消记于津门俯仰堂 苏七
本文Hash:62dec004b607555c521c5516a0a7bf3f9c54fcba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奇学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
-
冯骥才: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冯骥才: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你一听到青春少女这几个字,是不是立刻想到纯洁、美丽、天真和朝气?如果是这样你就错了!你对青春的印象只是一种未做深入体验的大略的概念而已。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一个女孩子的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无论她外在的给人的感觉,还是内在的自我感觉,都决不相同;就像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你能从自己
-
冯骥才:古希腊的石头
冯骥才:古希腊的石头 每到一个新地方,首先要去当地的博物馆。只要在那里边呆上半天或一天,很快就会与这个地方神交上了。故此,在到达雅典的第二天一早,我便一头扎进举世闻名的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我在那些欧洲史上最伟大的雕像中间走来走去,只觉得我的眼睛被那个比传说还神奇的英雄时代所特有的光芒照得发亮。同时,我还发现所有雕像的眼睛都睁得很大,眉
-
冯骥才:孤独者的自由
冯骥才:孤独者的自由 当你和一位作家过从甚密,便会产生一种担心这家伙会不会哪一天把你写进小说? 你的担心极有道理。作家能够真正写活、写得入木三分的人,恰恰都是与他贴近的人。即使虚构的人物,也常常从熟悉的人的身上借用一些情节和细节。借用太多便会酷似某某人。这就免不了招来麻烦。最典型的例子是,契诃夫在《跳来跳去的女人
-
冯骥才:我为什么写作?
冯骥才:我为什么写作? 其实我能干许多种事,干得都不错。干这些事时我都轻松快活,如果我挑一样干,保管能成行家里手。所以我说,我写作并非自愿,而是出于无奈。我还想说,写作是人生最苦的事之一。 在我没动过稿纸和钢笔时,我专业从事绘画。可是不久文革覆盖了整个中国;那时全国人在受难,我也受难。时时感到别人的泪别人的血滴在我心上。有时我的心承受不了,就挥笔画画,拿如梦的山如
-
冯骥才:鲁迅的功与"过"
冯骥才:鲁迅的功与过 国民性批判之批判 在盘点20世纪中国文学时,我们都发现了这个奇迹:鲁迅写的小说作品最少,但影响最巨。他没有我们当下作家的一种恐慌:倘无巨制,即非大家。他就凭着一本中等厚度的中短篇小说集,高踞在当代中国小说的峰巅。而且未曾受惠于任何市场炒作,先生本人也没上过电视,何故? 倘若从文化角度去看,这奇迹的根由便一目了然,